|
东英测绘——RTK工作原理是什么?发表时间:2022-04-23 11:14 一、RTK/GPS差分技术 1、绝对定位精度不能够满足要求,影响GPS定位结果的误差源有哪些? 卫星钟差、卫星轨道误差、电里层、对流层、多路径、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接收机钟差、接收机综合误差。 2、差分GPS的基本原理 (1)误差空间相关性 1)上述各类的误差中除了多路径的效应其余均具备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得到的定位结果也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 (2)差分GPS的基本原理 1)利用基准站(假设坐标精确已知的点上)测定具有空间相关性的误差或其对测量定位结果的影响,供流动站改正其观测值或定位结果。 (3)差分改正数的类型 1)位置(坐标改正数):基准上的接收机对GPS卫星进行观测,然后确定出测站点的观测坐标,测站的已知坐标与观测坐标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就是位置的改正数。 2)距离改正数:距离改正数是利用基准站坐标和卫星星历来计算出站星间的计算距离,计算距离减去观测距离就是改正数。 3、差分GPS的可分为 数据时效性:可分为实时差分与事后差分 根据观测值类型: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 根据差分改正数:位置差分(坐标差分);距离差分(伪距、载波相位) 根据工作原理和差分模型:局域差分(LADGPS-Local Area DGF)单基准站差分、多基准站差分;广域差分(WADGPS-Wide Area DGPS) 二、位置差分和距离差分特点 位置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简单;差分数据的数据量少;基准站与流动站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差分精度3m,作用距离100km,无数据期龄概念 距离差分:差分改正计算的数学模型较复杂;差分数据的数据量较多;基准站与流动站不要求观测完全相同的一组卫星;差分精度3m,作用距离100km,数据龄期30s。 三、单基准站局域差分 结构:基准站(一个)、数据通讯链和用户 数学模型(差分改正数的计算):提供距离改正的变率 优点:结构简单、模型简单 缺点:差分范围小,精度随距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可靠性低 以上就是RTK的工作原理,如果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欢迎留言或者在线咨询,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东英测绘仪器有限公司提供RTK/GPS、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无人机等测绘仪器的销售、租赁、检定、校正、维修等服务,也承接测绘培训与各种内外业工程测量任务,有相关的需要了解都可以留言或者在线咨询我们,我们将详细为你解答。
文章分类:
新闻中心
|